Nature:2016年度图片揭晓!(附特别推荐TOP6)

 行业资讯     |      2025-04-05

据了解,提案委员会根据《政协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对提交的提案进行了立案审查,共立案4156件,转为意见和建议的920件,并案110件,撤案24件。

今天在这里跟大家明确一下,土壤污染治理不是把土都挖出来,粗放的无序治理。3月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Nature:2016年度图片揭晓!(附特别推荐TOP6)

现在我们对土壤的污染底数不清,已经公布的一些土壤污染超标率,这些超标率是点位超标率,并不代表着土壤污染的分布和状况。一是摸清家底,开展土壤污染的详查。从工作部署来看,我们叫2233,这也是解决我们当前的问题。请问陈部长,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目前还有哪些问题,国家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去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十条,经过两年多的工作,50几次修改,已经正式实施了。

陈吉宁:谢谢你的提问。怎么管,我们最近发布了污染地块环境管理办法,这个办法明确了从风险管控的角度,监管什么,各方的责任是什么,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方案。最后是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就是要通过不断地查处,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来保持这样一个高压态势,把环保法落到实处。

环保法规定的部门职责只有一半在环保部门手里,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环保部门的职责只占三分之一,所以下一步要明晰各部门的责任,才能更好地落实环保法,这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已经连续两年开展环保法的实施年活动。通过督察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就是抓发展、抓建设的也要抓环保,这才是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这样才能形成环保工作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什么叫高架源?就是烟囱高度超过45米的排放源,其排放的污染物从河北南部几个小时就可以吹到北京,我们进行重点监控。

公安部专门印发了《公安环境安全保卫部门装备配备标准(试行)》,推动各地环境污染犯罪侦查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通过一年的信息公开和查处,高架源的超标率从2016年年初的31%已经下降到去年年底的3.8%,进展非常明显。

Nature:2016年度图片揭晓!(附特别推荐TOP6)

其中突出的表现是,一些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法落实任务的分工不明确,而且这种不明确越到基层越衰减。下一步,我们希望通过抓几项工作,继续保持执法的高压态势。在中央环保督察的带动下,去年各省级环保部门对205个市(区、县)政府开展了综合督查。新环保法是2015年1月1日生效实施的

去年,我们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同时也推动执法的标准化建设工作。结合监测监察执法机构的垂直改革,依法赋予环境执法机构实施现场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的手段和条件。三是对工作任务不落实、问题突出的5个市县实施了区域环评限批。主要是有四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一些制度还不健全,个别条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去年,核安全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审,配合开展大家都关心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起草工作,还有一些条例。这两年来各种配套的法规不断完善,也在不断地加大执法力度,宣传培训工作也全面展开。

Nature:2016年度图片揭晓!(附特别推荐TOP6)

打个比方,如果你上公共汽车,抓到你没有票,得先补票,如果拒绝补票,才能够实行按日处罚。另外,我们还联合公安部组织开展全国打击涉危险废物的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共检查涉危险废物单位46397家,立案查处1539件,移送公安部门330件。

这成为遏制企业环境违法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配合高法、高检出台《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若干问题的解释》,联合公安部、高检制定实施《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过去行政执法采用的很多证据跟刑事证据接不上,很难把它作为刑事案件来处理。我们把企业守法和企业的信用结合起来,出台《关于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还有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公开,让老百姓能够看到这些企业的环境表现到底怎么样。可以说还是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再比如,有些条款在操作层面上执行起来还有困难,需要完善。请问陈部长,新环保法实施两年来,您觉得在执行偏软的问题上有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环境违法行为有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您如何评价?谢谢。

但是,就目前的一些情况看,一些地方环境违法行为依然比较突出,环保部也经常对此问题做出典型案例的通报。二是破解体制机制的束缚,加强基层执法能力建设。

虽然法律规定了责令停止建设、恢复原状等措施,但对监管部门授权有限,缺乏有力的强制手段,难以及时制止该类违法行为。通过明确执行规定,2016年这几类案件分别是查封扣押9976件,停产限产5673件,按日连续处罚1017件,分别比2015年增长138%、83%和42%。

新环保法是2015年1月1日生效实施的。第五,提高环境监管执法能力。

第六,推动法律法规制修订。总的看,环境守法的态势正在逐步形成,为什么这么讲?在这里给大家报告几个方面:第一,依法落实地方政府的责任。未批先建可以适用拘留,但违法建成并已投产建设项目的责任人,却不在拘留的适用范围。今年我们要完成15个还没有进行中央环保督察省份的督察任务。

什么叫高架源?就是烟囱高度超过45米的排放源,其排放的污染物从河北南部几个小时就可以吹到北京,我们进行重点监控。通过督察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就是抓发展、抓建设的也要抓环保,这才是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这样才能形成环保工作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

这些文件的出台,为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提供了具体规范和依据。第二,落实企业的环保主体责任。

二是部分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的职责落实不到位,层层传导的压力不够。其中突出的表现是,一些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法落实任务的分工不明确,而且这种不明确越到基层越衰减。

主要是结合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来进行。目前北京、陕西等9省市已经组建了环境警察队伍。四是环境执法能力不足,影响法律实施的进程和效果。最后是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就是要通过不断地查处,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来保持这样一个高压态势,把环保法落到实处。

从新环保法两年实施的情况来看,我们在工作当中还是感觉到一些突出问题,我们正在研究这些问题,希望逐步解决。三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刚才已经讲了,让这些法规在实施中有更强的操作性,更具体。

二是对环境问题突出的33个市县政府进行公开约谈,通过揭短露丑,起到警示作用,形成压力、推动工作。新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各方对它寄予了厚望。

去年各级环保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12.4万余份,罚款66.3亿元,比2015年分别增长28%和56%。落实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是落实环保法的重中之重。